这就需要京津冀政府之间的管理协调,构建一体化的数据治理框架。锁立明认为,京津冀地区政府需要抓住国家数据局成立带来的机构职能重组机会,根据国家数据局的职责分工,理顺和调整京津冀地区大数据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建立京津冀一体化数据资源统筹调度机制,制定和披露三地开放数据的总体规划和计划,使数据共享交换“可见”、“触摸”、“移动”。
为了实现业务数据的回收,我们需要围绕法律监督的深层次需求,依托检察一体化机制的优势,加快内外数据整合的科学数据管理念,激发高质量、高效地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强大动力。
然而,数据资产的价值并不是自动显示的,它需要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技术框架和工具来挖掘和增强。从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到质量管理、治理和元数据管理,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将深入探讨支持数据资产的关键技术框架和工具,旨在为企业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数据资产的旅程中更有效、更有目的地前进。
进一步指出,京津冀政府数据管理标准、格式、载体或口径不一致,增加了转化和清洁成本。目前,三地尚未出台统一的数字标准规划,导致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数据尚未完全共享。此外,整体数据开放水平不高。数据协同质量低、部门内部激励不足、安全风险不敢开放等不可开放的情况并存。
沈国军告诉记者,最高检察院不断加强业务数据质量监督,确保业务数据真实准确,2023年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修订发布检察业务数据管理措施,确保严格的数据管理标准;发布国家检察业务应用系统2.0填写标准,让一线检察官填写记录卡,确保数据从源头准确;建立业务数据质量检验通知机制,每季度对全国数据进行验证通知,确保数据质量监督规范化。目前,检察机关的数据准确性已达到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