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制定制度和标准,主要制定管理制度,建立主数据管理组织,讨论确定主数据管理流程,制定主数据管理方法、主数据标准规范、主数据集成规范、主数据质量管理方法、主数据安全管理方法、主数据运维管理方法等;
主数据管理系统是其他业务系统的基础,主数据管理系统的规划应在企业战略层面进行。一套功能完善、设计合理、可扩展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的数字化建设带来很多好处。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实施:
主数据管理标准包括编码规则、分类标准、命名规范、主数据模型、报告审核指南三个部分:一个是主数据的应用标准和规范;第三个是主数据集成服务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主数据格式规范、原系统访问规范等。
主数据标准发布后,业务部门和相关企业在应用中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和合理化建议。主数据建设是一个动态、持续、优化的过程,运行维护需要主数据管理方法等系统的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企业的主数据管理系统才能更加完善和应用。
建立以静态数据为核心的主数据标准化管理系统,包括主数据管理组织、系统、流程、主数据编码标准、主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安全管理、主数据交换标准、主数据运维管理等。
企业需要建立主数据管理系统,从系统、组织、流程、技术维度统一控制主数据,实现主数据标准化,打破信息障碍,消除信息岛,提高数据水平集成垂直连接能力,提高数据质量,为大数据挖掘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充分释放数据资产的价值。
因此,企业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要充分考虑自身信息系统和主数据需求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国内先进企业的成熟方法,在充分调查信息系统和准确分析主数据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建立适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完整主数据管理系统框架,支持其业务发展。
平台具有主数据在线申请、审批、生成、验证、分发、归档等功能,实现主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集团层面,通过集中部署,构建“集中主数据管理平台”,统一控制主数据,有效支持集团层面的多层次应用架构,并通过集成服务为各信息系统提供标准化、有效、完整、准确的主数据支持。最终实现集中的主数据管理、可靠的主数据质量、全面的主数据服务和高效的主数据利用。
一方面,通过培训宣传实施,如何融入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如何在业务不间断的前提下实现平稳切换,如何改进现有的数据管理逻辑;另一方面,建立主数据管理系统,通过集成平台约束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手段管理主数据的变更、修订和扩展,定义标准使用规范,从源头上加强主数据的核心定位,强制其他业务系统规范主数据的使用。
主数据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变化。特别是对于传统的大型集团企业来说,各部门、各业务单位已经提前建成并运行了各种信息系统,甚至制定了主数据标准。如何在集团层面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建设,需要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维护新的主数据。这些管理问题往往比技术问题更难协调。